首页     发展规划     重点建设     合作交流     统计工作     高教研究     决策参考     政策法规     下载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 >> 正文
 
 

高校课堂为何冷热不均


2018-06-25 02:27  点击:[]

【相对论】

编者按

大学的主要职责是育人。育好人,学风建设尤为重要。在信息科技迅猛发展、网络空间无所不在的今天,静谧课堂如何胜过多彩网络,既是老生常谈,也是现实挑战。在帮助学生搞好学习这件事上,需要持久关注与精准施策。

高校学风问题经年累月,却总是成为新闻。近日,某高校团委针对本校本科生发起问卷调查,结果令人忧心:17.2%的学生几乎从不去上自习,49.02%的学生上课会玩手机,能在课堂上做到基本不玩手机的学生只有22.15%。北京某知名高校教师王老师讲授中文专业课,但是在他的课堂上,“小班授课还行,大班的时候只有前三排的同学听”。

南京某高校辅导员李磊(化名)告诉记者,有一次,他和两位学生聊天,问到大学生对课堂的态度,两位学生说,“老师讲的课上不上无所谓,自己自学就好了。”

学生说:受益匪浅的课程太少了

尽管一些课堂冷冷清清,但是另一边,也有不少高校课堂是热火朝天的,甚至涌现出很多“网红老师”。比如浙江大学教授苏德矿,他教授高数,尽管课程艰深难懂,但是一课难求,不少学生抢不到他的课宁愿在教室外旁听。于是,苏老师想到用直播方式授课,方便更多同学。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书记徐川,讲授党课座无虚席,选修课需要学生“拼手速”“拼人品”,三秒就能抢光。

为什么高校课堂呈现两极化的态势?高校学风建设的板子是不是应该单纯打到学生身上?李磊认为这个想法是错误的,“如果一门课学生觉得上不上都可以,那么很可能是老师没讲好。”PPT教学、照本宣科、缺乏创新是李磊认为高校课堂缺乏吸引力的主要原因。“有的老师一套PPT改改名就成了压箱底的宝贝,年年展示,上课只讲授课本知识,下课就走,不和学生过多交流。久而久之,学生自然打游戏、写作业、睡觉,甚至逃课。”李磊说。

“上课要有趣有用,能解决实际问题,不管是思想上的还是生活上的。”李磊说,而这类让人受益匪浅的课的比例还是有待提高,“于是我们看到一些迷茫的高校学生,他们不知道老师讲的课有什么用,也想不清楚,于是就选择不听了。”

作为辅导员,李磊发现,很多刚入学的高校学生不知道自己需要做什么,应该怎样度过大学四年。“如果在最需要引导的时候没有得到有效引导,他们可能就会在四年中持续保持学习动力不足的状态。”

李磊有一个微信公众号,日常和学生谈心交流,后台收到较多的问题就是“迷茫”。正青春年少、能坐拥书海,老师就在身边、未来有无限可能,为什么却容易陷入迷茫?“原因首先在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做得不够,形成不了可以完成的小目标,其次在于理想信念教育不足,没有大的努力方向。”李磊说。

职业生涯教育在小学、中学阶段没有建立起来,升入大学之后,不少学校把职业生涯课放在第一学期当作“新生入学课”,后续的重要节点指导和过程陪伴没有建立起来,让一些学生感觉到迷茫无助,学习动力不足。

教师说:学风问题和师生间对一些学科认知的偏差有关

最尴尬的课程是怎样的?王老师说到他曾经旁听的一节课程:“老师讲自己的,学生该干啥干啥,大家心照不宣,糊弄着把一节课上完。”

王老师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容易,“只要老师严厉,每节课必须点名,必须提问,平时不来记入最后考核,坚决不划重点,同学们就会非常认真。但是,这样做有什么意义呢?不利于学生未来长期的发展。”

王老师告诉记者,学风的问题和师生之间对一些学科认知的偏差有关。“很多学生关心上课有没有用,他们来到大学,很希望学校给他们提供的是一个饭碗。但是老师想的是,我要教你做面包的技能,甚至再深层次一些是种麦子的技能。美国曾针对毕业生做过一个调查,结果显示,毕业一年,技能最重要,毕业5年,基础原理最重要,毕业10年、20年,学科的原理甚至哲学、艺术最重要,这支撑着他们往学科深处研发,决定着他们的潜力和创造力。”

技术问题是更新换代最快的,技术背后的理论才是重点。“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从开始就和学生讲清楚,我要教你的东西是受用一生的。”王老师说。

那么,讲课有趣是不是不重要?王老师认为,有趣很重要,但不是重点。“我们在课下会研究传播学和演讲学的一些规律。实际上,对教师来说,把课讲成评书、讲成故事不难,我们可以做到三分钟加一个段子,五分钟让学生笑一次。但是不少老师的共识是,这样做没有必要。一节好课的标准是把基本原理、基本框架和架构传授给学生,它是教师数十年深耕对学科产生的感情和教师本人人格魅力的完美搭配。”

他谈到西南联大时期的好学风,多年以后,学生们想到的是老师对学问的敬重,老师们治学的用心,也许那些专业技术已经忘却,但是那些学习能力、那些专业原理让学生受用终生。

“我想,一方面是学生对基础的东西了解不足,一方面是教师课堂语言转换不够,尽管课堂没有必要像评书一样,但是吸引学生注意还是必要的。”王老师说。

专家说:理想信念教育尤为重要

除了学生和教师对学问的理解偏差外,调查显示,学习动力不足的问题也是高校学风建设难有改善的原因之一,过半学生缺乏学习动力,10.51%的学生甚至不明白学习有什么意义。

徐川的看法是,“在老一辈那里,学习是为了救亡图存,民族大义。一些先辈,在很年轻的时候就确立了投身革命、投身社会建设的洪流。著名核科学家、南航教授陈达先生,还有‘两弹一星元勋’邓稼先先生,很多先辈年轻时有很多选择,但是他们义无反顾地投身国防建设事业,前往最偏远的地区。”

“生活在新时代,很多学生家庭条件良好,不存在改变命运的紧迫感。于是,他们学业发展的初级动力不足,在高级动力方面,如果老师在课堂传授中偏重知识而不是做人道理、理想信念的话,也容易出现问题。我认为,教做人比教知识重要,教智慧比教技能重要。”

李磊同样认为,理想信念教育尤为重要。“我们要解决的是终极目标的问题,以前我们会说‘为人民种好庄稼’‘为人民挖好煤炭’,现在这样的口号少了,但是应该内化于心。近年来,高校思政工作受到广泛关注,但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时候多,很多高校在理想信念教育方面没有一个专门的部门。而辅导员老师的精力不足,日常工作牵扯了他们太多精力,学生往高精尖方向发展的问题思考的不多。”

学习是为了谁?不能唱高调,要实实在在,要入脑入心,考验着高校教育工作者。如何达到学生、教师、高校三方的平衡,辅导员李磊这样说:“首先,要狠抓教学水平,实行优胜劣汰,讲课效果不好、学生选课少的教师坚决请出课堂。其次,要加大投入,加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开辟第二课堂。第三,要配齐配强高校辅导员队伍,减轻大家的负担,把创新创业教育当作核心工作去抓。”

■链接

根据某高校最近的一项关于学风的调研,主要结论如下:

一、大部分同学认为学校的学习氛围很好,并且表示能够在这样的氛围中进行自主学习。但是,不同场所下的学风情况还是存在较大差距。

二、只有小部分同学在课堂上不玩手机,教师的授课风格及授课内容对学生的听课兴趣有很大影响。

三、宿舍学习氛围营造需要加强,大多数同学缺乏足够的学习动力。

四、学生的学习态度与自己的目标规划密切相关,需要持续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图表显示,在大二至大四学生中,有25.82%的学生每天都去上自习,此外,有17.27%的学生几乎不去自习。

如图所示,49.02%的同学部分课会玩手机,仅有22.15%的同学在课上基本不玩手机。

数据显示,对未来没有明确规划,努力做好现在的同学占35.62%;已有明确规划,并正在付诸行动的同学占34.55%;已有明确规划,但不知怎样实践的同学占22.36%;未有明确规划,也无相关行动的同学占7.47%。

根据图表,可以发现过半学生在自习时缺乏学习动力;其次16.57%的学生不明确学习内容;不明确学习目的的学生占12.79%;不明确学习意义的学生占10.51%。

上一条:大学不必“硬”对排行榜指标体系
下一条:回归本科教育答好时代之题

关闭

 
 
 
  通知公告
 
  2024年5月27日—5月31日处...
  2021-2022学年度教职工考核...
  关于开展2022年研究课题立...
  关于开展2022年度优秀论文...
  公 示
  关于转发《关于评选表彰内...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3 内蒙古农业大学发展规划处   蒙ICP备05000415号
地址: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昭乌达路306号 邮政编码:010018 联系电话:0471-4310795 传真:0471-430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