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展规划     重点建设     合作交流     统计工作     高教研究     决策参考     政策法规     下载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高教研究 >> 正文
 
 

请给大学教学松松绑


2018-06-16 11:17 郭建耀 点击:[]

科学技术的发展,促进了高校信息化建设,现代信息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高校办公系统,如财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等。这些管理系统无疑在提高学校办公效率、规范学校教育与管理行为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也产生了诸多不利影响。各种管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使教师的日常教育教学行为和学生日常学习行为不得不按照既定的管理模式运行,导致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被各种系统所绑架,一定程度上阻碍着教师创造性的发挥和学校教育教学改革。

在高校,教师的教学从课程表的安排,到课程成绩评定比例、授课时间地点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教学进度的把控、教材选编,甚至到学生论文指导的各环节、教师教研活动等都被设定在教学管理系统中。这的确对教师教学行为起到了良好的规范、督促作用,减少了教师教学的随意性,也便于学校对教师教学行为进行有效监控,但也导致教师将教学的关注点过多地集中于管理系统的记录,对于教学后学生行为变化和教学效果的关注则降为次要地位。

教学本是教师、学生以知识为媒介,在相互作用中共享共创的过程,会因教师、学生、教学内容不同而在组织方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变动性,不可能完全按照既定的时空、进度进行。对于许多运用教务管理系统进行教学管理的高校来说,一旦授课班级、时间、地点排定,教学就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地点进行,教师、学生上课前进入教室要刷卡,要变动教学时间、地点,需要通过教学管理系统层层审核。同样,具体到教师对课程教学内容、组织方式、教学方法、学生学业考核方式、论文指导等进行的改革,专业学院对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的修订与调整,都需要通过教务管理系统层层申请、审批,哪一个环节做不到,教学改革就很难进行下去,教师教学被限定在烦琐的管理运行程序中。在相对程序化的管理模式中,学校的教育教学只能按照既定的程序运行,久而久之,形成惯性的教学管理思维模式和运行方式,要想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必须打破已形成的教学运行惯性,这必将牵动教学管理各环节,涉及诸多因素,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教师作为教学管理系统的低层终端,很难突破既定管理运行程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教学改革的热情被大大消耗,教师要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心有余而力不足,而没有一线教师参与的教育教学改革,也将举步维艰。

教学过程本质上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相互交流交往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通过富含感情的有声语言,与学生进行信息交流、情感沟通、心灵碰撞,以达到促进学生成长的目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带有特定感情色彩的眼神、手势和体态对于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巨大的,而随着微信、微博等各种通信交流方式的广泛运用,教学过程中,许多需要面对面直接进行的互动,也被以微信、微博、电子信件这种方式所取代。特别是随着慕课、网络课程的开发与在高校教学中的使用,在有些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不再是面对鲜活的生命,而是面对硬邦邦的用现代技术武装的教学仪器或被开发出的各种学习软件和冰冷的屏幕。教师人格因素在教育教学中对学生感染感化的作用在下降,教师和学生对学习软件和教学系统的依赖则进一步增强。教学过程也不全是教师与学生面对面的直接交往,而异化为人与机、机与人的交往,教师、学生各自被安排在教学系统的不同部位,按照设定程序运行,教学中教师、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大大降低,这严重影响着教师、学生创造性的发挥,也不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与良好情感的培养。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促进社会发展,改变人类生存、生活方式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身的规律和特定的运行环境,过度的依赖或打破规律的发展,都会对事物产生不利影响。教育作为人类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教学作为学校实现这一活动的最基本的方式,有其自身的运作方式和规律。现代技术的发展虽然已经在许多方面改变了教育教学的运作方式,但过度的依赖或不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地使用现代技术,必将对教育教学产生负面影响,进而影响人才培养的质量。减少学校各种管理系统对教师、学生的限定,将教师、学生从烦琐的管理运行程序中解脱出来,给教师、学生以充分的教学自由,将有助于调动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发挥教师、学生的创造性;同时,也是落实立德树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需要。

(作者:郭建耀,单位:常熟理工学院)

上一条:以专业认证推进落实管办评分离改​革
下一条: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关闭

 
 
 
  通知公告
 
  2024年5月27日—5月31日处...
  2021-2022学年度教职工考核...
  关于开展2022年研究课题立...
  关于开展2022年度优秀论文...
  公 示
  关于转发《关于评选表彰内...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3 内蒙古农业大学发展规划处   蒙ICP备05000415号
地址: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昭乌达路306号 邮政编码:010018 联系电话:0471-4310795 传真:0471-430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