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展规划     重点建设     合作交流     统计工作     高教研究     决策参考     政策法规     下载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决策参考 >> 正文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以北大荒精神育人走特色办学之路


2018-09-10 09:16 王天亮 点击:[]

一所大学的核心竞争力,不仅取决于物质因素,更源于长期办学实践中所积淀形成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品格,后者对学校的影响更全面、更深刻、更持久,是学校办学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

已伴随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走过了辉煌的60个春秋,为黑龙江垦区的开发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的同时,继承和发扬“北大荒精神”的优良办学传统,凝练形成了“以北大荒精神育人”的鲜明办学特色。

追根溯源

——与垦区人民共同创造了“北大荒精神”

北大荒的开发建设,是新中国史册辉煌壮丽的一页。“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精神瑰宝之一,八一农大与垦区同根同源,既是北大荒精神的创造者,也是践行者和传播者。一所大学的办学精神不会凭空产生,需要历史的积淀,也需要实践的磨砺。作为北大荒开发建设中的一支特殊力量,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也走过了一段极不平凡的创业历程。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始建于1958年,诞生在10万复转官兵开发建设北大荒的历史大潮中,由王震将军亲手创建,并兼任校长长达4年之久。学校初建时,受当时的教育方针和客观条件的影响,校址选在了偏远农村,办学条件极为艰苦,办学基础极为薄弱。参加建校的教师和学生绝大多数是刚刚摘下领章、帽徽的复转官兵,他们在王震将军的带领下,自觉继承“抗大校风”,将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带到了八一农大。仅用了7年的时间,全校师生荒原创业,白手起家,使学校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步走上办学正轨。“文革”期间,学校遭受了撤销和复办的艰难历程。改革开放后,学校进入了发展的新时期。然而,随着高校间竞争的全面展开,由办学地理位置劣势所引发的办学危机日益凸显,严重威胁学校的发展乃至生存。2003年,八一农大人以惊人的胆略和异乎寻常的勇气,抢抓住历史机遇,仅用10个月的时间就成功实现了办学地理位置的战略性迁移,从而掀开学校跨越式发展的崭新篇章。

正是在这改天换地的沧桑巨变中,八一农大逐步形成了自身的精神品格,并以解放军的优良传统和北大荒精神为底蕴,凝练升华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务实求真、负重致远”的八一农大精神,成为办学治校、立德树人的独特而又宝贵的精神财富。正是凭借这种精神,八一农大人在偏远落后的边疆农村走过了45年的奋斗历程,创造出了丰厚的办学实绩;也正是凭借着这种精神,八一农大人在新世纪里以迁校为契机实现了全面发展的大跨越。

黑龙江垦区的开发建设,为八一农大的创建和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基础和平台。学校在长期服务垦区农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积累了丰厚的经验和能力,发挥着其他同类院校难以替代的作用,垦区各处可看到八一农大毕业生及科研成果,学校因此享有“垦区黄埔”的美誉。

在2017年2月召开的黑龙江省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时任黑龙江省领导对学校作出这样的评价:“八一农垦大学的师生们,继承抗大校风,与垦区人民一道创造了北大荒精神,把边疆沉睡的‘北大荒’变成了祖国富饶的‘北大仓’,有力地支援了国家建设。”这是黑龙江省对八一农大作出的历史贡献的鼓励,更是对学校办学精神的充分肯定。

以北大荒精神育人办学,是八一农大鲜明的办学特色和标签,历经时光岁月洗礼,在师生身上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并渗透贯彻在日常教学和重大专项工作中。凡是接触了解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的人,都能感受到这所大学有一种强烈的精神力量。

2018年7月,第十八届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在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举行。这是黑龙江省属高校首次承办此项国家级别赛事,作为承办方,八一农大不辱使命,全力以赴,向全国199所高校的2600多名教练员、运动员呈现了精彩完美的赛事组织接待能力。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为学校颁发“特殊贡献奖”,并给予高度评价:“八一农大人团结奋进、坚韧顽强,表现出了特别强的战斗力,向北大荒精神学习和致敬!”

2017年11月,国家教育部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专家组,对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办学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后,对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师生们的精神状态印象深刻:“我们感受到全校上下对北大荒精神的高度认同。”

使命与传承

——将“北大荒精神”融入办学育人之中

作为北大荒人,八一农大人对北大荒精神有着天然的历史认同感和深刻的现实体验感。学校自觉肩负起传承北大荒精神的办学使命,紧密围绕“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将北大荒精神作为一种得天独厚的文化传统和教育资源,全方位融入办学育人之中,着力构建具有农垦特色的思政育人体系,培育蕴含垦区特色和垦区元素的专业学科,打造熟悉垦区、热爱垦区、服务垦区、具有北大荒精神的师资队伍,传承北大荒精神文化,培养具有北大荒精神烙印的现代农业人才。

垦史垦情教育和北大荒精神教育,既是八一农大新教师上岗、新生入校的第一课,也是日常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从2016年4月开始,八一农大开始派遣青年教师奔赴垦区进行为期一个月的春耕生产实践,至今已经有5期共200余名青年教师分期分批入驻农场。同时,学校积极组织力量编写针对垦区现代化大农业生产的特色教材,并在垦区内建立了一大批教学实习实验基地,使师生们都有机会亲身接触垦区、感受垦区、了解垦区。

作为学校显著的文化基因,北大荒精神对八一农大师生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八一农大农学院郑桂萍教授潜心钻研30年,倾注于水稻科研事业,收获了累累硕果,为垦区的水稻事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2016年12月,郑桂萍荣获黑龙江垦区第四届“感动北大荒”人物称号,组委会的颁奖词为:“三十载与稻相伴,春华秋实,青丝变白发。为了黑土地的丰收,你把人生最美的青春年华留在了稻田里。躬耕三十载,爱洒万顷田。你对北大荒深深的爱,为水稻事业奉献一生的信念,从不曾改变。”

八一农大1979级毕业生麻晶莉,30多年来勤勤恳恳工作在农业科技推广第一线,成为黑龙江省农业战线上的一面旗帜,并光荣当选为中国共产党十六次、十七次党代会代表。近年来,八一农大毕业生中还涌现出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潍柴集团首任“三高”试验队队长常国丽,被誉为“龙江最美职工”的前进农场科技园区主任王丹等诸多优秀毕业生。

为更好地适应垦区现代化大农业建设对人才培养方向和质量的要求,从2010年开始,八一农大连续7年从校内选拔了314名优秀毕业生组建了“垦区基层管理人员培训班”,短短几年内已有70余人成长为农场的中层骨干。目前,八一农大已经在垦区建立了60余个实践教学基地,与农垦建三江管理机构共建国家级别大学生实践教育基地,成为大学生们深入学习北大荒精神文化和现代农业的重要窗口。而4个一级博士学位授权点和4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的相继设立,则标志着八一农大在为农业现代化培养高端人才上奠定了坚实基础。

近年来,八一农大自觉承担起北大荒精神与文化的理论研究与发掘重任。2010年12月,学校成立了北大荒精神与文化研究所,成为首家设立北大荒精神与文化专门研究机构的高校。2018年8月初,学校获黑龙江省社科联批准建立“黑龙江省北大荒精神学术交流基地”,充分体现了学校在北大荒精神文化研究方面的传统优势和学术特色。

为进一步落实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学校不断完善以“北大荒精神”为特色的思政课程体系建设。2017年,学校将北大荒精神以案例形式引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思政课程教学之中。

2018年6月,学校深化实施“北大荒精神育人工程”,把“以北大荒精神育人”纳入学校发展的顶层设计,提升为战略规划。通过“一心+双线+三模块+六个一”系列措施,实现北大荒精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功能。近三年,先后有40多支“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深入垦区开展科技支农、理论宣讲等社会实践活动,学校曾荣获“垦区优秀志愿服务集体”荣誉称号。

教风学风建设的成效最终反映在育人质量上。学校荣获2015年度“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荣誉称号,社会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八一农大毕业生较好地继承了北大荒精神,具有较强的与现代化大农业相适应的知识基础和实践技能”。

北大荒精神,是八一农大奋勇向前的不竭动力;以北大荒精神育人,则是学校的光荣使命。正如诗人郭小川面对大荒沃野的一句呐喊:“继承下去吧,我们后代的子孙,这是一笔永恒的财产——千秋万古长新!”

上一条:天津大学面向新工科启动研究生课程改革
下一条:中国高校“双一流”建设再提速

关闭

 
 
 
  通知公告
 
  2024年5月27日—5月31日处...
  2021-2022学年度教职工考核...
  关于开展2022年研究课题立...
  关于开展2022年度优秀论文...
  公 示
  关于转发《关于评选表彰内...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3 内蒙古农业大学发展规划处   蒙ICP备05000415号
地址: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昭乌达路306号 邮政编码:010018 联系电话:0471-4310795 传真:0471-430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