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发展规划     重点建设     合作交流     统计工作     高教研究     决策参考     政策法规     下载中心
 
当前位置: 首页 >> 决策参考 >> 正文
 
 

“快乐的大学”归根结底是学风出了问题


2018-07-04 08:03  点击:[]

【“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现象专家谈】

前不久,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用一句“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来形容当下中学、大学教育倒挂的怪现象,引发社会各界持续关注

“快乐的大学”的确反映出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某种弊病。君不见,大学课堂上,“翘课族”有之,“低头族”有之,“睡觉族”有之;课堂之外,沉迷游戏者、沉迷购物者、沉迷赚钱者、沉迷吃喝玩乐者比比皆是。崇高的德行、渊博的学识、奋斗的精神、严谨的科学精神和深厚的人文精神,这些原本大学中最重要的内涵,却与一些大学生渐行渐远。在这样的现状下,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提出“高教大计、本科为本,本科不牢、地动山摇”的口号,指出“不抓本科教育的高校不是合格的高校”“不重视本科教育的校长不是合格的校长”“不参与本科教育的教授不是合格的教授”,是有极强的针对性的。

当然,这种情况的产生,某种程度上说,也是历史遗留的问题之一。以20世纪90年代末的扩招为标志,在本世纪以来,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在短时间内急剧扩张,迅速跨入国际标准所界定的“大众化”阶段。但客观上由于师资队伍整体水平、仪器设施、课程教学方式等无法相应地进行切实提升和有效跟进,学生培养上的量大、质优难以同时保证,于是大学在人才培养上面临着“批量生产”的诸多问题,教育质量的相对下降和就业压力的陡然增加,更导致一部分大学生陷入失落和迷茫。而社会变化的日新月异,价值观的日益多元,更诱使一部分学生和教师放弃了原有的理想和操守,大学精神面临弱化的危机。

归结起来,就是学风在发生变化。对于学生而言,一心读书、钻研学习、刻苦研究的人少了;对于老师来说,把教学放第一位,把学生放在第一位,愿意把时间花在学生身上,走教学相长、切磋琢磨道路的老师少了;对于学校而言,那些人性化的、服务性的、一切以学生和教师为本的味道少了,愈发严密的各种制度如同一架机器,正在异化大学的本质。学风和校风相互激荡,使得学校和学校之间虽然千差万别,但风气变坏的危机却始终如一。

比如开课,本来应服务于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必须系统设计的课程,却常常异化为服务于教师教学工作量的计算和对教师的考核,所以按时按量完成课时成为一部分教师教学的优先考虑,教学质量和学生培养则“靠边站”。与此相应的是,学生学习和选课也服从规定学分的“硬任务”,挑肥拣瘦,不选对自己有利的,而是争着抢着去选那些容易得分和学分多的课程。再加上学生评教的因素,甚至出现了所谓的“学分膨胀”,到了期末考试,教师给学生一个虚高分数,你好我好大家好。如此学风之下,“快乐的大学”怎能不令人担忧。

事实上,近年来教育部已经对学风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这就是“四个回归”。一是回归常识。要围绕学生刻苦读书来办教育,引导学生求真学问、练真本领。对大学生要合理“增负”,真正把内涵建设、质量提升体现在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成果上。二是回归本分。要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研究教学,潜心教书育人。三是回归初心。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促进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用知识体系教、价值体系育、创新体系做,倾心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四是回归梦想。要推动办学理念创新、组织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倾力实现教育报国、教育强国梦。

“四个回归”是对当前高校学风的系统纠偏。其实道理也并不难懂,学习必须刻苦,教学必须用心,方向必须正确,理想必须高远。沿着这四个方向回归努力,高校学风必然重归于正。但话说回来,对于学风而言,“乐”也并不一定就是坏事,如果真是乐于学习,乐于育人,乐于守正,乐于追梦,大学快乐甚至活泼一点,似也无妨。

(作者:杨小敏,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助理研究员)

上一条:本科人才培养不能简化为教课育人
下一条:排名不能覆盖大学全部发展目标

关闭

 
 
 
  通知公告
 
  2024年5月27日—5月31日处...
  2021-2022学年度教职工考核...
  关于开展2022年研究课题立...
  关于开展2022年度优秀论文...
  公 示
  关于转发《关于评选表彰内...
 
  友情链接

版权所有 @ 2013 内蒙古农业大学发展规划处   蒙ICP备05000415号
地址:中国.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昭乌达路306号 邮政编码:010018 联系电话:0471-4310795 传真:0471-4309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