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西南交通大学结合本校博士生培养实践,紧密围绕导师、学生、论文三个重要的质量相关主体,借助信息化平台,采用“推优拉底”的总体策略,探索构建以导师遴选为根本、以重点审议为核心、以双盲送审为关键的“三维一体”的博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
破限制、推优秀,动态遴选上岗,激发导师队伍建设新活力。以注重实践为导向,建立“打破限制推优秀,分类遴选保底线”的博士生导师动态选聘机制。发布《西南交通大学研究生导师资格遴选与上岗聘任办法》,将新增导师资格遴选与老导师上岗聘任分开进行;突破固有的导师终身制以及对职称、学位等的限制,重点考核导师的科研项目、科研经费、学术成果,实现动态上岗;分别制订工学、理学、管理学、人文社会科学的导师遴选标准,实现分类遴选;试行分委会自主设置遴选标准及遴选程序,实现权力下放,形成竞争上岗、优胜劣汰、可进可出的导师队伍基本格局。
抓两头、严程序,推行重点审议,培育博士学术创新新动能。以推优拉底为导向,推行学位论文重点审议制度,实施“抓两头,推优秀,拉底线”的前后双10%重点审议质量监控新模式,严把出口关。一是制度规范。系统拟订《西南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重点审议工作方案》,并在全校范围公示,提高学院、分委会、导师、学生的重视程度。二是程序严密。对详细工作流程、特殊情况处理、重要注意事项等均做出明确规定,充分结合答辩委员会、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同行专家、校学位评定委员会等各方面的意见。三是重点突出。质量较好的前10%用于推荐优秀论文,质量较差的后10%用于控制质量底线。导师和学生均不敢有丝毫懈怠,唯有切实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追求学术创新及提升论文质量当中。
搭平台、建预警,试点双盲送审,形成质量螺旋上升新态势。以鼓励创新为导向,搭建博士学位论文送审平台,建立学位论文预警机制,开展双盲平台送审试点,将学位论文质量管理重心逐级下移,进一步健全博士学位论文质量保障体系。以“改革促效率、服务保质量”为指导思想,积极推进信息系统建设,设计开发导师信息采集系统,解决论文评审专家资源有限的问题;通过动态统计博士生不同阶段的科研产出,并及时反馈给相关培养单位和导师,初步建立学位论文预警机制;试点开展博士论文提交教育部学位中心平台送审工作,实现外部被动监管与内部主动控制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