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1月11日,学校创业团队领道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在第二届全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银奖
2016年11月28日,学校创业团队火苗戏剧社在白俄罗斯第十三届明斯克国际青年及学生戏剧节中获“评委会特别奖”
湖南农业大学在长期办学实践中,始终坚持立足湖南、服务“三农”、服务社会,通过构建精准设计、精心引导、精细服务的“三精”双创工作体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和能力,有力地促进湖南经济社会与学校互动发展。
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精准”设计创新创业
作为农业院校,坚持理论联系实践、教学科研和生产相结合始终是学校的办学宗旨和优良传统。从1903年建校之初开始,学校就明确提出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到1951年开办本科教育和80年代,学校在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始终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主动把科研引入教学,强化实践教学,服务农业生产。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学校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实施教学改革,按照“培养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级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人才”的要求,坚持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积极探索和实践教学综合改革,及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夯实了大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增强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对园艺专业实施“横向拓宽专业口径”,将原果树、蔬菜、观赏园艺三个专业合并为宽口径的园艺专业,将全学程分为夯实基础、扩大专业面、按需定向三段组织教学,创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以创新设置的“园艺原理与技术”课为纽带,将“三项实习”贯穿教学全过程,强化学生实践技能。对茶学专业实施“纵向延伸专业内涵”,充分利用生物技术、食品工程技术、计算机技术、化学化工技术等现代高新技术,将专业内涵由以农学学科为主拓展为农、工、贸等多学科结合,将教学重点由以产中为主拓展为产前、产中、产后、茶文化相融合,依托湖南省安化县黑茶产业开发,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培养既能从事教学与科研,又能胜任技术推广与开发、生产与经营管理的复合型、应用型、创新型高级茶业技术人才。
近年来,学校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结合新的本科专业教学国家质量标准,融合社会相关行业、企业等对专业人才的岗位要求,于2016年再次修订了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将双创意识和能力的培养纳入了新的人才培养方案;启动了114门课程质量标准建设,将创新创业教育内容融入到新的课程质量标准中,贯穿到人才培养全过程;依托国家级别、省级和校级协同创新中心、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等,在8个专业开办“创新实验班”和“创业实验班”,培养拔尖创新型人才和复合应用型人才。学校正是通过一次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从顶层设计方面做好创新创业教育的精准设计,传承和发扬学校学研产结合、创新推动创业的优良办学传统。
构建活动教育体系 “精心”引导创新创业
长期以来,学校紧扣素质教育主题,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在加强学科专业教育的同时,通过活动教育不断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从上世纪50、60年代的半工半读、学雷锋活动,到80年代逐渐兴起的学生社团和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再到90年代以文化艺术节、学术科技节、体育运动节等为主要内容的文化素质教育,都是学校根据时代特色积极进行探索活动教育新模式的有益尝试。
进入新世纪以后,学校立足培养高素质、强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对活动教育作了进一步实践探索,在总结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构建了“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体系,并纳入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之中,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体系,即通过“求真”学术科技活动教育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能力,通过“求善”文明道德活动教育培养学生的仁爱精神和道德能力,通过“求美”文化艺术活动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审美能力,通过“求实”社会实践活动教育培养学生的务实精神和实践能力,通过“求特”个性发展活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重精神和学习能力,通过“求强”就业创业活动教育培养学生的自强精神和创业能力。“六求”素质拓展活动教育的每一“求”都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某些方面的素质,活动的内容和形式相互补充、相互渗透,学校通过健全组织、加强管理、点面结合、有序推进,增强了整体育人功能,精准引导大学生创新创业,最终促进学生素质的整体提升。近三年来,学生在国家级别、省级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奖757项,其中,全国特等奖和一等奖55个,二等奖116个;省级大赛一等奖55个;5000多人次获得茶艺师、园林设计师、网络工程师等67种资格证书;大学生全部参加“三下乡”等社会实践活动,参加各类志愿者活动达88.7%,共为20多万名农民提供了科技咨询和志愿服务。近三年学校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分别为87%、93%、93%,稳居湖南省内高校前列,传统农科类专业就业率超过95%。学校培养了一批学科特色鲜明的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目前学校管理的学生创业项目296个、注册登记大学生公司44个。涌现出了辞职回乡务农、带领农民致富的全国劳动模范李常水,成功创办上司公司东方雨虹防水技术有限公司的李卫国,大力发展民族医疗器械的唐岳,创办湖南茶叶行业前列品牌怡清源茶叶有限公司的简伯华,以及在青海创建“索南才让藏谷百草有限公司”、帮助当地农牧民销售土特产品的索南才让,采用公司+农户模式帮助老百姓开展林下生态养殖致富的黄奇永,开展城市生活污水和养殖场污水处理创业的冯杰等一大批杰出代表人物。
搭建实践实训平台 “精细”服务创新创业
学校高度重视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和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分层次、分类别建成了一大批教学、创业孵化和成果转化基地,共同服务大学生创新创业。
——教学实践实训基地服务教学需要。学校结合专业教学,依托大学科技园、大学生创业园、创业孵化基地和小微企业创业基地等,建立了耘园基地、干杉基地、浏阳基地等239个校内外教学实习基地,建有29个校内实验教学平台,为开展实践教学服务。
——创业孵化基地服务大学生创业需要。学校采用集中+分散的模式,建成了5500多平方米的创业孵化基地,其中集中的孵化基地4100多平方米,园艺园林学院、食品科技学院等引进社会资源建设院级创业孵化基地1400平方米,为大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提供服务。
——成果转化基地服务科技创新。学校通过整合学科、人才和社会资源,牵头组建了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3个;建成国家科研平台8个、省部级科研平台48个;围绕湖南农业优势和特色产业,建有2个综合示范基地、14个特色产业基地和100余个分布式服务站。学校所有的教学实习实训基地、教学实验平台、创业孵化平台和科研平台都坚持向本科生开放,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提供精准服务。
平台的搭建,更加优化了大学生实践教学环节。近三年农科类学生毕业论文90%以上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在平台完成,农学专业160多名师生在醴陵市参与“万亩双季稻高产栽培试验示范”,完成了生产实践和毕业论文。大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或科技创新活动,创新创业意识得到激发,能力得到提高,近三年大学生公开发表学术论文198篇,申请知识产权保护项目17项。平台的完善也促进了学校教学水平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学校建成国家教学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6个,承担省级教学改革项目98项,获国家教学成果奖7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25项;先后有212名教师主编、参编国家规划教材159部。
创新创业教育的改革和推进,提高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了服务“三农”、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能力。近年来,学校年均到位科研经费近2亿元,承担科研项目数量和项目经费均位居省属高校前列;获国家科技成果奖25项、省部级科技成果奖500余项;审定新品种300余个;获授权专利1400余项;选育出的油菜、水稻、玉米、马铃薯、花生、茶叶、葡萄、棉花、柑橘、生猪、烟草、蔬菜等新品种和形成的实用技术成果推广覆盖全国。在湖南省强力打造的十大标志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十大农产品品牌中,有唐人神、隆平高科、湖南正虹、金健米业、省茶叶公司、洞庭水殖、金浩植物油公司等7大企业长期与学校紧密合作;有隆平米、临武鸭、安化黑茶、东江鱼等4大农产品品牌,主要由学校提供技术支撑。目前,湖南省40%以上的主要涉农企业使用了学校的技术成果,40%左右的主要农作物推广新品种由学校选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