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漂亮”“金融财经类就业不错”,近日,“2018高校招办主任光明大直播”活动走进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校“两季有果、三季有花、四季常青”的校园环境和“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一流本科育人特色赢得考生和家长频频点赞,短短两个小时的直播,网友反响热烈,频频发问,总观看量达到99.33万人次之多。
2011年以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围绕“建设一流本科,做强一流专业,培养一流人才”发展主旋律,以实施完全学分制、主辅修专业互换制,推行课程教学范式综合改革为抓手,积极打造一流本科教育的“财大”模式,获取了社会和公众的广泛赞誉。学校生源质量逐年提高,在近几年全省高校投档线排名中,本科一批稳居全省第三,本科二批稳居全省之首,很多专业的投档线甚至可以跟“985”“211”高校相媲美,成为省内外考生极喜爱的报考院校之一。
建设一流本科
与一流大学比本科
在全国1200多所本科院校中,地方本科院校占比90%以上,在千校一面的大一统、一般齐背景下,如何彰显优势、打造“王牌”、形成特色、培养高质量人才,成为近年来很多本科高校苦苦思索的问题。
近年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在坚持“人才强校、质量立校、学术兴校、特色名校、制度治校、文化厚校”的发展战略基础上,经过调研讨论,将学校自身的社会价值定位从办什么样的大学向培养什么水平的人才进行了理性的价值回归,并基于对本科教育的入口和出口,即生源质量和就业状况的科学分析,确立了打造一流本科教育的长期发展目标,志在将一流的生源培养成一流人才,培育业界精英,积极为中原经济区与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服务。至此,“建设一流本科”“与一流大学比本科”成为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十二五”至“十三五”期间教育教学改革的重心,并将这个发展目标写入学校《章程》和《发展规划》。
“对于一所地方本科高校来说,本科教育是学校的主体,是学校的基石。”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党委书记杨宏志说,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本”,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的“根”,本科教育是培养一流人才更重要的基础,也是更能体现学校传统和特色的地方。
作为国内首个提出“打造一流本科教育”的地方高校,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围绕“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的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以建设一流本科、培养业界精英为主线,在三个层面推进改革,宏观上施行学科专业融合发展方略,中观上推行完全学分制,微观上创新课程教学范式,构建出与建设一流本科目标相匹配的人才培养体系。新的人才培养体系打通学科基础课、加强通识教育、发展素质教育,帮助学生形成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实行专业融通融合、双学位制、辅修制以及主辅修专业互换制,拓宽学生专业面,打造宽阔的专业方向口径;在培养专业能力的基础上,更加重视对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践与创新等综合能力的培养;坚持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突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把“高素质”的要求落到实处。与高水平大学培养精英式、学术性一流本科相比,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培养复合型、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一流本科教育为地方大学建设一流本科开辟了一条新路径。
目前,学校的教学改革进入攻坚新阶段,实施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打破教师课堂话语霸权、激发学生创造潜能为核心的课程教学范式综合改革行动计划,构建了“按学分注册、按学分缴费、按学分毕业、按绩点授学位”的教学管理模式,将“打造一流本科教育”扎扎实实落到了实处。学校有金融学、会计学、工商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4个国家级别特色专业和财政学等国家级别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学校坚定不移地打造一流本科教育,推动了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其毕业生在河南省金融、财务、房地产、法律等行业的影响力不断扩大,所占比例和就业层次不断提高,相当一部分毕业生已经成为行业中坚。2013年,一名校友为学校捐赠一座1.5万平方米的教学楼,赢得校内外广泛赞誉。
做强一流专业
营造“高峰”学科生态
培养一流人才,基础和核心是一流本科。要办好一流本科,必须有一流专业做支撑。对河南财经政法大学这样的地方高校来说更是如此。
“高校规模不在大小,关键在于优势和特色;学科不在多少,关键在于实力和创新。世界上所有的大学,包括全球尖端的研究型大学,并不是所有学科都是一流的,都是有选择地追求卓越,在突出特色的前提下办出了高水平。”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校长高新才认为,地方高校可以先在学科专业方面实现一流,再在学校整体层面进入一流。
现在,如果你问河南省内高校哪里考公务员较多,很多人都会提起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秘书学专业。依托学校财经管理类专业资源优势,实施财经专业和文秘专业融合发展、交叉发展,以“文秘专业,财经特色”增强学生的竞争力,如今秘书学已经成为省内高校的“王牌专业”,考上公务员的比例在省内高校名列前茅,很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就能独当一面。
近年来,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以建设“双一流”为动力,努力优化学科布局,强化学科特色和优势,实施学科融合发展方略,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依托,以重大学术问题和应用课题为纽带,搭建多学科交叉平台和跨学院研究平台,促进多学科联合、跨学科融合,营造“高峰”“高原”“特色”梯次分明、优势突出、协调发展的学科生态。
学校以融合经济与管理、经管与法学主干学科为基点,大力培育校级潜力学科,加速经管法学科与其他学科融合发展进程。通过融合,聚集了城乡协调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现代服务业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经济管理与现代服务业河南省特色学科群等3个省级特色优势学科专业群,培育了秘书学、商务英语、信用管理、金融数学、能源经济等5个融合性新专业,形成了专业交叉培养模式,构建了通识教育、学科基础、专业教育、实践教学等4类课程融通平台,开展了经、管、法跨专业虚拟仿真综合实验创新教学,凸显了学校的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和优势。
顶层谋划融合,构建三大法学体系。根据融合发展和学科专业发展的需要,学校对院系进行了重新布局和调整,特别是对原有的法学学科院系进行了机构、师资调整和融合,形成了法学院、民商经济法学院和刑事司法学院3个分工明确、运转有效又相互支撑的大法学体系。
推进学科交叉,培育优势特色学科。积极促进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等主干学科之间、经管法主干学科与其他学科之间的交叉融合和相互支撑,不断促进学科交叉融合。2015年,由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首批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李小建领衔的包含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等7个一级学科的学科群“经济管理与现代服务业”被评为省级特色学科群。结合学科发展的实际,积极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学校确定体育经济与管理、软件工程等10个学科为校级重点特色培养学科。同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计算数学、中国语言文学等10个校级基础学科给予稳定的、持续的支持,固本强基,形成综合优势。
加强专业融通,形成特色优势专业群。注重增设交叉融合专业,形成了一批特色专业和优势专业群。例如,通过设立金融工程、金融数学,使学校金融类专业优势更加突出。通过融合培育专业特色新增长点,在一些学科专业中设置与经济、管理优势特色学科紧密相关的专业方向。例如,英语专业设置了商务及应用翻译方向;广播电视学专业设置了财经新闻方向。整合实践教学融通平台,在集中实践环节开设企业仿真综合实验、ERP沙盘模拟、模拟法庭演练必修课程,实现了由单一课程实验向跨专业综合实验的突破。
培养一流人才
推动教学模式改革
拍摄微电影,进行广告实战,为产品写策划案……有人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的教学模式是省内比较前沿的,也有人说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是省内“极大胆”和极有“改革勇气”的高校。在这里,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老师成为学生身边的“教练”,翻转式、混合式、协作探究式等课程教学范式改革把课堂变成碰撞思想、启迪智慧的互动场所,学生主动“坐到前排来,把头抬起来,提出问题来”,教师讲得带劲,学生听得解渴。
“我们与一流大学比本科,就是要给学生提供难度更大、标准更高、要求更严的教育,我们要让4年后走出校门的是一流的本科人才。”高新才说。
课程改革是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大胆改革、精心育人的注脚之一,近年来,为了将一流的生源培养成一流人才和业界精英,学校掀起了一场颠覆传统模式的教学改革,将“懒”学生变“勤”学生,“水”课变“金”课,让学生来到大学“聚是太阳”,走向社会“散是繁星”。
改革考试评价机制。从2009年开始,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就改革传统考试方式,实现多元性评价,考查学生不再“一考定终身”,加大实践环节在考试成绩中的比重,有些专业取消了闭卷考试、毕业论文,代之以实战性质的案例分析、小组项目设计、广告策划等多种形式考核。如广告学专业,就尝试广告创意、广告文案、消费行为与营销策划3门课程的“多科联考”。联考不再进行笔试,而是采用现场答辩的形式,学生到讲台上讲提案,老师对学生的实战表现给出成绩。
实施完全学分制。学校从2013级开始实施“按学分注册、按学分缴费、按学分毕业、按绩点授学位”的完全学分制,把学习的自主权和主动权完全还给学生,学生自由选修自身感兴趣的课程,自主安排学业进程,建立自身需要的知识体系,构建个性独特的素质能力结构。完全学分制模式打破了学科的界限,打破了专业的界限,也打破了年级、班级界限,学生的年级、班级界限趋于模糊。大类招生、3年至7年的弹性学习年限、个性化的自主课表、承认网络课程学分和创新学分是完全学分制四大特色,不仅可以为培养多学科领域的复合型人才提供支撑,也可以培养具有自我判断及选择能力的创新素养的人才。
探索主辅修专业互换制。学校从2014级开始实施主辅修专业互换制,是河南省首个试行主辅修专业互换制的高校。主辅修专业互换制意在强调主修与辅修的相对性,试图建立一种主修专业与辅修专业之间相互转换的机制,其实质是辅修和双学位教育工作的扩展和补充,极大地减轻了学生校内转专业的压力。主辅修专业互换可以缓解热门专业资源的稀缺性矛盾,弥补当初学生盲目填报高考志愿的不足,与校内转专业相比,主辅修互换制除了为一部分学生转专业提供一次合理的选择机会外,大多数学生可以不必改变学籍就能达到再次选择专业的目的。
“主辅修专业互换”给学生打开了一个通往兴趣的通道,为学生搭建了一座“成才立交桥”。2015—2018年,有1730名学生获得双学位证书,1367名学生获得辅修专业证书,8名学生通过主辅修专业互换获得理想的毕业证书。目前,学校正在改进和完善机制上下功夫,努力建立更为灵活的辅修学习机制,即逐步由单一的辅修专业的学习向辅修某一课程、某一领域、某一技能等多层次的立体化辅修机制转变,尽可能地满足广大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激励一线教师
让三尺讲台更有温度
“今年的教学奉献奖你参加没?评职称可以加好几分的,比写论文划算多了”“教好课评职称也可以加分的”……在河南财经政法大学,每年的教学奖评选,成为教师们特别关注的热点话题。
长期以来,在评价教师时,唯学历、唯论文、唯科研、唯职称,使教学成为科研的附庸和陪衬。为了打破这种“重科研、轻教学”的困局,从2013年开始,河南财经政法大学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设立了校长教学质量奖、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奖和教学奉献奖等三大教学奖项,激励教师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
三大教学奖项的设立,注重奖励的层次性,覆盖了各种类别的教师。校长教学质量奖是学校设立的教学领域的极高荣誉奖,表彰在教学第一线为人师表、全身心投入教学工作、在师生中形成良好口碑、赢得高度赞誉的教师;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奖坚持全员参与、以赛代练的原则,凡年龄在40周岁及以下、教龄满一年的一线专任教师均要参加比赛,获奖比例不低于20%,主要引导青年教师把主要精力投入到教学中,加强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基本功训练;教学奉献奖是为了表彰长期坚守本专科教学第一线、辛勤耕耘、默默奉献的普通教师,大力弘扬教师以教为本、以教为荣的职业精神,该奖项以教学年限、教学工作量、指导第二课堂活动、教学改革与教学效果等为核心评价指标。
三大教学奖,都无一例外把“一线教师”作为评选的首要条件,“公平、公正、公开”作为核心原则。其中校长教学质量奖在国内高校中首个设立,重在奖励功底扎实、业务精湛、教学效果突出的“教学大咖”“网红教师”“口碑名师”;教学奉献奖在河南高校中首次设立,重在奖励辛勤耕耘在教学一线的“教学老黄牛”。2013—2016年,两届校长教学质量奖评选出12名优秀教师,有教授、副教授,也有讲师;2014年,首届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奖共决出81名优秀青年获奖者;2015—2018年,两届教学奉献奖评选出40名长期坚守教学一线的优秀中老年教师。
“三大教师教学奖励体系的建立,给了我们一个正确的导向和一个好的信号,教学和科研是相辅相成的,两者同样重要,不可偏颇。”在学校工作35年的马永红老师说,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加大对一线教学的奖励,营造一个让教师安心教学的氛围,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
“校长教学质量奖和教学奉献奖的设置,让三尺讲台变得更加有温度和厚重。对教学质量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谈起教学奖的设立,一直在教改中走在前列的民商经济法学院教师魏岚深有感触。她把翻转课堂的理念引入教学实践,让课堂妙趣横生,获得了校长教学质量奖和教学奉献奖。在她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教师想方设法改变教学方式,提升教学质量。
“三大教学奖引导教师热爱教学、倾心教学,站稳三尺讲台。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我要再接再厉,不断增强自身硬本领,融入美育等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学以成人。”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奖获得者沙家强老师说。青年教师教学竞赛奖在青年教师中引起极大反响,鼓舞着青年教师专心致志地投入课堂教学,获奖者的全校性观摩活动一期接着一期举办,吸引了众多教师观摩。
坚定一个理念
扎根中原大地办大学
中原投资者教育基地、城乡协调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省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走进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彰显着中原文化、河南元素的提示牌随处可见,学校把扎根中原大地、服务中原经济区建设作为发展的重大战略,坚定扎根中原大地办大学的理念,突出创新驱动,服务社会民生,致力文化引领,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中部崛起发展战略和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等河南省战略提供重要支撑。
学校立足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健全科研机构,涌现了一批原创性、标志性、前沿性研究成果。学校现有河南省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城乡协调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现代服务业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和河南经济研究中心等省级智库、研究基地16个。近3年,围绕地方发展,学校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351项,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14篇,获得省部级以上科研成果奖52项,出版学术著作271部。学校积极发挥学科、人才和信息优势为国家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特别是全方位服务中原经济区开发开放,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囊团”和“人才库”。
中原投资者教育基地是学校联合中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期货股份有限公司共同设立。作为河南省仅有的省级投资者教育基地,基地依托学校教育和科研资源,借助证券期货等金融机构优势,通过打造创新性投资者教育新模式,为河南和中部投资者搭建教育服务开放式平台。基地建成以来,投资者教育活动开展成效显著,被命名为河南省首批证券期货投资者教育基地。
城乡协调发展河南省协同创新中心是河南省首批“2011”计划建设单位,由河南财经政法大学与多所省内高校和政府机构作为协同单位联合组建,相继与济源市、鹤壁市、新郑市、西华县等签署合作协议,建立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实验区,探讨这些不同类型地区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模式、城乡一体化或全域城镇化的发展路径,或直接参与这些地市“十三五”规划等重大社会经济发展决策过程。
今天,当广袤的中原大地在改革发展的大路上一路高歌猛进时,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已经成为我国中部地区重要的金融人才培养基地和法律人才培养基地。近年来,学校荣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河南十大领军高校”“河南公众满意的十佳本科院校”“河南高等教育就业质量最佳示范院校”“河南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目前,全校师生正秉承“博洽通达、弘毅致远”的校训,弘扬“团结、勤奋、求实、创新”的校风,实施“人才强校、质量立校、学术兴校、特色名校、制度治校、文化厚校”的战略,在建成国内有地位、国际有影响、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征程上阔步前进。(常书辉詹克波刘军)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