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轮学科评估进程过半,评估结果呼之欲出,“评估”再次成为高校内外关注的焦点。
自2002年以来,由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位中心)自主开展的学科评估经过14年运行,已越来越受到政府部门、高校、公众,甚至国际同行的重视。自愿参评的学科,从2012年第三轮评估的4235个,增至今年的7450个,普通高校中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学科参评率从80%增加到96%。
曾经时有争议的评估缘何日益受到高校的认可,本轮评估为纠正参评乱象做了哪些调整,其现实针对性是什么,又在指标体系设计中如何引导学科建设甚至高校的未来发展?本报记者近日独家专访了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主任王立生。
以“绑定参评”避免“拼材料”“摊大饼”
记者:为了让某一学科在评估中有利,以往个别高校可能会将校内相近学科的材料进行所谓的“整合”,“拼凑材料”一说由此而来,并饱受诟病。对此,本轮评估有什么针对性的举措?
王立生:为避免学科间拼凑材料,第四轮学科评估在要求参评高校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填报材料的同时,采取了按学科门类“绑定参评”的规则,即“同一门类下具有硕士一级授权及以上的学科要参评同时参评,不参评都不参评”,从而有效抑制了相近学科材料不合理整合现象,最大限度地保证申报材料真实准确反映学科建设的实际情况。
当然,考虑到目前交叉学科的迅猛发展,产生的成果往往由多个单位的多个学科人员共同完成,为准确反映各自的实际贡献,本轮评估又完善了“成果归属原则”,即人员和成果均可按此原则拆分体现在不同学科、不同单位,以此鼓励学科交叉与合作,客观反映跨界(跨单位或学科)研究成果。
记者:“绑定参评”在高校引起了什么样的反应?
王立生:“绑定参评”的推出超出我们的预期,得到了参评单位的高度认同,99.6%的问卷调查反馈意见支持采用这一办法。但“绑定参评”不只是扼制拼凑材料,同时也对一些高校学科“摊大饼”的现状构成了压力,给高校内部优化学科结构布局,突出优势特色、优化资源配置既提供了契机,也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所谓“摊大饼”,一是高校在扩招过程中盲目增列学科点,重布点轻建设现象长期存在;二是一些高校合并后相同学科并存的现象也不鲜见,学科因人而设的情况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学科规模过于庞大,特别是在国家“动态调整”政策出台之前,学科建设没有退出机制。
此番“绑定参评”,使那些发展长期滞后的学科不能回避建设成效的评估监测,这一方面在某种程度上激发了这些学科“以评促建”的动力,另一方面也让高校下定决心对这些学科进行适度的调整乃至裁撤。这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国家“动态调整”政策的实施,但无疑也给学校内部管理带来挑战和契机。
所谓挑战,是任何学科的调整和裁撤背后都涉及人员的调整和利益藩篱的突破,难度很大;所谓契机,是学科评估让学校、学科充分、理性地认识到自身在全国的发展状况,结合自身定位和所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借机果断作出“动态调整”决策。从这个视角,我们也看到了学科评估对高校和学科发展产生的“以评促建”功能。
用指标体系规避“数帽子”“论牌子”
记者:以往的评估较为重视量化指标,造成高校在追逐资源、追逐有头衔教师上过于功利。对此,本轮评估有什么针对性的举措?
王立生:本次评估的指标体系中对师资规模、重点实验室等“条件资源类”指标,采取适度降低分量的做法,强调学科评估的基本定位是学科整体水平评估,评价的重点是学科发展的成效和学科建设的质量,重在“输出”的成效质量而非“输入”的条件资源。同时,本轮评估为克服“以学术头衔评价学术水平”的片面性,由以往“客观数据评价”改进为“基于客观数据的专家主观评价”,不再直接“数帽子”“论牌子”,而是重点考察“代表性骨干教师”以及科研团队的结构质量,即由主观评价专家综合考察学科的师资队伍的水平、结构、人才梯次、国际化程度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强调要有一定数量的青年教师,避免以前学科队伍中时常出现的“大树底下不长草”的现象,鼓励学科支持青年教师学者的成长。
记者:本轮学科评估的指标体系中,将什么指标放在首位?
王立生:高校和学科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培育人才,因此本轮评估把人才培养质量放在指标体系的首位,首次在评估中提出了“培养过程质量”“在校生质量”“毕业生质量”三维评价模式,按照这一评价模式,本轮评估不仅将创新创业成果纳入在校生质量考察指标,还要开展毕业学生和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从学生角度考察导师的教学指导质量,同时跟踪学生毕业后的职业发展质量,将学科建设质量评价的话语权扩展到教师和教育系统以外,关注高校培养学生的社会认可度和学用契合度。
评估结果会和“双一流”建设的资源分配挂钩吗
记者:当前,参加本轮学科评估已经成为许多高校最重要的工作之一,这固然与上轮评估对高校和学科建设产生的吸引力和影响力有关,是否也与高校对评估结果会与资源分配挂钩的预期有关,甚至有人认为评估结果会直接影响“双一流”高校和学科的评定。
王立生:学科评估是学位中心面向所有学位授予单位的所有学科自主开展的一项评估服务,而且是以“第三方”的方式组织运行,这意味着我们已经开展了14年的学科评估,包括现在正在开展的第四轮学科评估,并不是为某些特定项目“量身定制”,也不是经由政府部门授权开展的行政性、强制性评估任务。评估结果被认可而被选择作为资源配置的参考依据或之一,是属于使用者自主的考量。学位中心的任务就是要脚踏实地、科学严谨、公平公正地做好下半程的评估工作。
(本报北京11月10日电本报记者王庆环)